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黃旭華、曾慶存;國家主席習近平合影留念。

   日期:2020-01-13     瀏覽:350    評論:0    
核心提示:1 月 10 日,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9年度國家

 
1 月 10 日,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頒發獎章、證書,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并請他們到主席臺就座。隨后,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黃旭華(94 歲),中國船舶集團所屬 719 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1926 年 3 月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

 

作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黃旭華院士畢生致力于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先后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為我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黃旭華院士隱姓埋名數十年,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核潛艇精神。2019 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系列活動中,“共和國勛章”共授予 8 人,黃旭華便是其中之一。不僅如此,黃旭華還獲得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曾慶存(85 歲),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35 年5月出生于廣東省陽江市。

 

曾慶存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曾慶存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半隱式差分法”和構建斜壓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計算渦旋和波動的技術瓶頸,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隨即被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用于天氣預報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曾慶存院士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2014 年被美國氣象學會授予其最高榮譽——榮譽會員,2016 年被世界氣象組織授予其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其中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 2 名,1999 年設立、2000 年度首次評選頒獎,至今已走過 20 年歷程。除 2004 年度、2015 年度空缺外,之前共有 31 位著名科技專家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數學家吳文俊、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物理學家黃昆、計算機應用專家王選、計算機專家金怡濂、地球環境科學專家劉東生、航天技術專家王永志、氣象學家葉篤正、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小麥遺傳育種專家李振聲、石油化工專家閔恩澤、植物學家吳征鎰、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化學家徐光憲、數學家谷超豪、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材料科學家師昌緒、血液學專家王振義、物理學家謝家麟、建筑學家吳良鏞、力學家鄭哲敏、雷達技術專家王小謨、物理化學家張存浩、物理學家程開甲、核物理學家于敏、物理學家趙忠賢、藥學家屠呦呦、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分子病毒學家侯云德、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