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機遇與挑戰并存 模具秘書長秦珂談模具發展

   日期:2019-12-20     瀏覽:305    評論:0    
核心提示:2017年,是中國裝備制造行業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國內外依然復雜的經濟環境,裝備制造
  2017年,是中國裝備制造行業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國內外依然復雜的經濟環境,裝備制造行業各大協會及企業,勵精圖治、迎難而上,堅守在行業和企業的崗位上,以迎接曙光的到來。

    2017年的腳步向我們走來,研究當前國內外經濟技術形勢,解剖行業問題、應對挑戰是裝備制造各行業的首要任務。

    模具工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品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之一。模具關聯性高、涉及面廣。我國目前通過模具成形制造(也稱等材制造)的金屬制品約為8000萬噸,與切削加工(減材制造)的數量相當;而7500萬噸左右的塑料制品和600萬噸的橡膠制品,幾乎全部由模具成形制造;模具被稱為產品制造業的效益放大器(僅2014年統計,2100億的模具支撐了23萬億元的產品制造業)。

    

    模具行業已完成了技能型向技術復合型的轉變,由模具制造向模具+技術服務過渡,模具企業不僅僅是模具供應商還成為集成技術服務商。“項目式”、“工程式”管理代替“訂單式”管理,模具產品在整個制造生命周期中是個共同探討修改的過程;模具企業在交付模具產品的同時要交付設計、工藝、分析的數字化過程,模具企業提供的產品是模具與模具成形工藝的一體化方案,是完成產品從設計到制造的產業化關鍵結點,模具企業不僅僅是模具供應商還成為了集成技術服務商。我國模具出口從2006年的10億美元擴大到2015年超過50億美元,出口模具達140個國家地區,國際產能合作已顯現出我們的競爭力,已成為國際模具舞臺的重要力量。

    模具行業的技術創新走在了制造業的前列。“十二五”期間模具行業授權專利達到105789項,其中發明專利9393項;“十三五”模具行業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提高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能力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品質模具產品。

    模具行業同時也和其他行業一樣面臨資本價值縮水,發展階段到了足夠的競爭時代。成本壓力已影響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國際模具制造業實體回歸,中國出口模具增速放緩,致使模具市場格局不穩定因素增加;模具企業面臨設備改造與軟件應用效率不高的壓力愈來愈大;模具行業還沒有形成總包分包合理布局,企業集中度差等問題都是我們要破解的重要難題。

    我國模具行業是*早感受到信息網絡、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的。在技術交叉、產業鏈高度集成的市場需求下,模具向上下游延伸趨勢更加明顯,精益制造與模具生產的自動化,激光加工、3D驗證、逆向工程等技術在行業內被積極采用,使得模具企業具備了零件成形整體解決方案和工程服務等能力。通過精準高效生產模式優化、自動化與智能化資源高效配置、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極大應用,挖掘價值鏈,追求走“專而精而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成為“小型巨人”企業已是模具行業的共識。

    未來模具行業產業發展將更加注重效益與質量制造的轉變:以質量數據為先導的制造流將貫穿模具企業設計、制造、反饋制造,在質量控制框架下集成企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實現效益、質量橫縱雙向集成;利用精細化、知識化、專業化實現增值效率;軟件技術提升硬件裝備的應用價值,實現增值效率;客戶數據與管理共享,提高資源效率、運營效率、研發效率。

    隨著模具行業的品牌戰略實施,187家中國重點骨干企業在2016年12月的會員代表大會上授牌,100家精模獎優秀團隊亮相,32家商務部信用等級企業的頒發證書儀式,帶來的是模具行業進步向上的氛圍。

    協會簡介中國模具工業協會(CDMA)成立于1984年10月,是模具行業*的全國性組織,由模具企業及與模具行業有關的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社會團體按照自愿原則組成。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模具行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編制發展計劃草案;向政府提出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性建議,反映企業的要求,維護會員利益;組織技術經濟信息與經營管理的經驗交流;培訓技術和管理人才,推廣新技術;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