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從溫州“五金大王”到柬埔寨“電器大王”

   日期:2012-03-07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1022    評論:0    
核心提示:赴柬埔寨采訪期間,筆者結識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當年溫州“八大王”之首胡金林,他現為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柬埔寨溫州同鄉會會長,三林國際工程電器(柬埔寨)有限公司總裁,在柬埔寨從事橡膠種植及工業電器設備經營,剛榮獲2010年度世界華人十大杰出貢獻人物獎。胡金林熱情地邀請筆者到“山里的農場”去看一看。2007年,他在柬埔寨東北部桔井省取得15萬畝原始森林的特許使用權,正在把這片森林變成成片的橡膠林,同時從事農業種植及木業開發。一談起剛起步的橡膠生意,胡金林頓時來了精
赴柬埔寨采訪期間,筆者結識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當年溫州“八大王”之首胡金林,他現為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柬埔寨溫州同鄉會會長,三林國際工程電器(柬埔寨)有限公司總裁,在柬埔寨從事橡膠種植及工業電器設備經營,剛榮獲2010年度世界華人十大杰出貢獻人物獎。胡金林熱情地邀請筆者到“山里的農場”去看一看。2007年,他在柬埔寨東北部桔井省取得15萬畝原始森林的特許使用權,正在把這片森林變成成片的橡膠林,同時從事農業種植及木業開發。一談起剛起步的橡膠生意,胡金林頓時來了精神。他告訴筆者,近年國內急需橡膠,80%依靠進口,而橡膠價格一再飛漲,接近每噸6000美元,種植橡膠前景很好。雖然柬埔寨國土不大,但人口稀少,農業土地充足,少有自然災害,而且有大量的特許土地可以用來種植橡膠林。最重要的是,柬埔寨**對華友好,所以他決定承包這片土地70年,種植橡膠出口中國。由于要去柏威夏寺采訪,同去農場的計劃沒有成行,但胡金林的故事卻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看過紀錄片《復興之路》的人,對溫州“八大王”和“胡金林”都不會陌生。上世紀80年代初,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領跑者”浙江溫州柳市鎮五金電器市場出現了“八大王”,一度被視為“投機倒把分子”受到嚴厲**,后于1984年平反。而今,作為“中國第一代個體戶”的胡金林,活躍在跨國經營的舞臺上,成為中國民營經濟走出去的代表人物。胡金林告訴筆者,自己走出國門其實與《人民日報》有緣,2000年11月,總理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講話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報道后,他就產生了到東南亞創業的想法。2001年2月,胡金林來到柬埔寨,住進一個老鄉開的公司里,把每天省下的10多美元住宿費用來給大家買菜。在柬埔寨待了7天,買了6天菜,每天除了去菜市場買菜,他還逛一下當地主要的市場,尤其關注電器和小商品。胡金林發現當地的電器產品全部是歐洲的,價格偏高,中國貨在這里具有價格優勢,因此拿定了到柬埔寨投資的主意。當年5月,胡金林第二次來到柬埔寨,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考察。胡金林發現,柬埔寨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大多數企業都是自己發電,而發電配電設備卻很落后,不僅不安全,也很費電,節電設備更是聞所未聞。于是,胡金林把提供配電設備作為立足柬埔寨市場的切入點。經過兩次考察,2001年,胡金林在柬埔寨金邊成立三林國際電器(柬埔寨)有限公司,他很快制定出市場開拓方案,并在一年內為吳哥啤酒廠、臺揚制衣廠等70家當地工廠進行了配電節能改造。不僅賣配電設備,公司還為用戶提供設計、安裝和調試一條龍服務,迅速在柬埔寨市場站穩了腳。憑借雄厚經濟實力、誠信經營與質量保證,三林電器生意越做越大。10年下來,胡金林的“三林電器”已經占據了柬埔寨的大半市場,尤其低壓配電設備幾乎壟斷當地市場。2005年,他又把國內的電器生產技術帶過去,在柬埔寨直接生產電器產品。胡金林還自豪地告訴筆者,剛剛和柬埔寨國家電力公司簽訂合同,將為其提供鋪設全國的電纜。在電器生意越做越紅火的同時,胡金林開始開拓新的領域,綜合分析幾個有效信息后,他決定投資橡膠林開發:中國的橡膠原料越來越緊缺,而柬埔寨東北地區有大量未開發的森林,中國援建的七號公路將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2007年,胡金林在柬埔寨桔井省取得了15萬畝原始森林的特許經營權,開始森林資源開發與種植橡膠。他告訴筆者,種植橡膠,4-5年后就可以割膠,割膠時間長達40年,利潤相當可觀。筆者問他在權力相對集中的柬埔寨經商,是否需要付出更多,胡金林說:也未必都要走旁門斜道,因為我們只做合法生意、本分經營,只要找準市場,就會有所收獲。最重要的是要精通業務,誠實、守信,跟客戶不說假話。自己當年到柬埔寨投資,一是因為要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二是柬埔寨需要戰后重建。胡金林還說,柬埔寨百廢待興,雖然綜合國力差,基礎設施落后,工人技能水平低,但這正是占據市場的好機會。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親歷者和如今走出國門的成功者,胡金林強烈地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密不可分。他鄭重地對筆者說,中國能有現在的發展和成就,改革開放功不可沒,中國強大了,我們在海外創業就更有信心。胡金林還表示,國家推行的“走出去戰略”十分有遠見,因為國內市場基本飽和,要想繼續發展,一定要走出去。早點出去,生存空間就比較大。同時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十分重要,他自己就開車把柬埔寨通公路的地區跑了個遍,有時還租用直升機進行考察,使他對當地市場十分了解。隨著柬埔寨經濟的起步,近期中柬貿易發展迅速。2010年中柬貿易額達14.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柬貿易增幅比同期中國—東盟貿易增幅高出15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對柬投資快速增長,連續多年成為柬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截至2010年底,中國對柬投資項目367個,協議金額超過77億美元。柬埔寨中國商會會長高華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與東盟其他國家相比,柬埔寨的經濟規模較小,除了大型國家項目外,民營、私營為主的中小企業更適合當地市場,尤其從事中柬經貿的企業呈現出巨大活力。在中柬貿易中,中國一直保持較大順差,大量價廉物美的日用品出口柬埔寨,尤以電機、文具、日化、服裝等小商品居多。因此,從事上述行業的“小商小販”在對柬貿易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走出國門的10多年中,他們迅速從起初的肩挑手扛、走街串巷,發展到成集裝箱批量出口,獲得巨大成功。但是,由于柬埔寨經濟規模小、物流成本高、關稅支出多等原因,中國在柬埔寨大規模投資設廠還不多,沒有在當地形成規模產業。目前,柬埔寨在積極推動開放政策,經濟環境寬松、歡迎外國投資,一些中國企業開始嘗試在當地開展產品組裝、部件生產,這將有助于解決當地就業和降低產品價格,最終使柬埔寨民眾受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