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時候,楊義華決定創業,他在武漢開了一家工程機械銷售公司。十年過去,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從3600萬元做到20億元,已經是湖北工程機械流通領域的“龍頭老大”。 在創業之前,楊義華呆過國企,進過民企,也在外企打拼出一片天。似乎每一段職業生涯都走得游刃有余,但他覺得乏味:“我不安于現狀,善于拋棄。別人認為我最好的時候,我卻拋棄了,新的挑戰在召喚著我。” 2002年,楊義華終于決定創業。他給自己的公司命名“千里馬”,取的是一直奔跑的寓意。公司成立伊始,他便確定:要成為行業內有責任感的領跑者。 “做有責任感的行業領跑者,做一家令人尊敬的企業。”這是楊義華創業伊始便為“千里馬”制定的終極發展目標。他覺得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處理好四種關系:“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客戶,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行業。” “企業不是一個人的生意,而是一伙人的生意。”楊義華這樣形容員工的重要性,“他們是企業的內部客戶,只有把內部客戶照顧好了,他才會把專業度、關愛傳遞給外部客戶,才會真正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最終實現企業的價值。”和許多企業招聘時不愿要應屆畢業生相反,楊義華有個浪漫的理性說法:“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像是他的初戀,只要你的企業有價值,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一定會珍惜這份工作,認真把工作干好,所以我們公司80%的員工都是從應屆畢業生招的。” 楊義華同樣堅持的另一個經營理念,是“富而有道”,他認為企業不應該只注重“看見的東西”,而忽視“看不見的東西”。這種“看不見的東西,便是社會責任感。”為此千里馬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先后在湖北捐建2所希望小學,在重慶捐建一所希望小學,設立“千里馬助學基金”,“幫扶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投身湖北支農惠農建設,參與玉樹救災、汶川救災、雅安救災等公益活動,累計公益投入近千萬元。 過去五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成長極快,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銷售市場。但在楊義華看來,現在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就像是一個跛腿巨人,研發和制造是左腿,有資本市場的支持,長得頗粗壯;銷售、服務和后市場這個右腿,卻很細弱。“行業生態很不健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下,許多同行極力追求經濟利益,以致出現這種不均衡。”楊義華覺得無奈,“希望更多人明白企業利益的廣義范疇,除了經營利潤,還包括品牌知名度、良好的生態環境。一味追求眼前利益,顯然不利于企業獲得長遠的商業機會,亦影響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楊義華想要改變這種不健康的行業生態。目前,千里馬在全國已建立了10余家子公司、80余家門店,經營區域覆蓋湖北、新疆、四川、廣西、重慶和山西,2012年已進入哈薩克斯坦。未來3-5年內,楊義華準備在全國、中亞和東盟擴張,他希望將千里馬的一整套商業模式進行跨地域復制,成長為世界級的工程機械綠色連鎖服務商。“這個行業需要有責任感的領跑者,我們愿意承擔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