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市場擴容利好“中國建造”

   日期:2013-06-08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602    評論:0    
核心提示:6月7日,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承包商聯合會等機構、行業組織的代表,以及工程承包、裝備制造和工程服務等行業的企業家,共計1300多位中外嘉賓參會。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了、各國公共財政承壓,但國際基礎設施發展仍具有較強的市場需求支撐,這毫無疑問將給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建造”逐鹿全球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6月7日,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承包商聯合會等機構、行業組織的代表,以及工程承包、裝備制造和工程服務等行業的企業家,共計1300多位中外嘉賓參會。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了、各國公共財政承壓,但國際基礎設施發展仍具有較強的市場需求支撐,這毫無疑問將給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建造”逐鹿全球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錦章具體分析說,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為適應全球產業和科技革命的新趨勢、實現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目的,致力于大規模改造和更新基礎設施;亞非等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薄弱,在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中,對基礎設施投資也有著強勁的資金與技術需求。  根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2012年度全球最大的225家國際承包商在2011年完成的海外營業額達到4530.2億美元,同比增加18.1%。而根據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一項報告,2013年至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5萬億美元,相當于每年投入全球GDP的2.5%。  值得注意的是,基礎設施項目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風險高、時間周期長。據非洲進出口銀行行長讓-路易·埃克拉介紹,根據該行統計,非洲基礎設施領域年均投資需求達930億美元,并且到2020年前需要一直維持這種規模才能滿足投資需求,這顯然超出了非洲國家內部資源的承受能力。  對此,畢馬威全球基礎設施服務主席詹姆斯·斯圖爾特表示,事實上身處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下,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難以僅僅依賴本地的公共資源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因此如何開啟私營部門和吸引跨國投資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這對于想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而言是個利好消息。”他認為,中國企業在資金方面具有優勢,不僅資產負債表良好,而且融資渠道相對暢通,這在全球市場低迷、整個市場“很差錢”的情況下顯示了相當的競爭力。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發展印證了斯圖爾特的觀點。盡管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2012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速呈現回升態勢,新簽合同額1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0%。今年以來增速繼續加快,前4個月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487億美元,同比增長38%。  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一些新趨勢值得關注:傳統上中國企業的角色只是單純的工程施工方,現在正向集承包商、運營商、管理商于一身轉變。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一方面需要創新商業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海外投資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東道國政治經濟環境是否穩定、法律體系是否健全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建議,企業要建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體系,另外深入開展可行性分析和盡職調查、尋求富有經驗的中介機構支持、政府完善支持服務體系、借助國際多邊組織管控海外投資風險等措施,都能幫助中國企業應對海外運營的風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