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地方官員們正在提出印度歷史上最宏大的城建計劃:22個城市計劃興建的地鐵項目總耗資2萬億盧比(約合330億美元)。印度新當選的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已經表示將興建高速鐵路,減少印度交通對汽車的依賴。這將推動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逐漸的放緩,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步入了越來越艱難的歷程,而放眼望向我們周邊的國家,印度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成有挖掘潛力的第二大市場。據了解,在未來五年內印度將重點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這塊,做為驅動經濟加快轉型的重大動力,面對印度未來即將持續增長的基礎設施項目,這為印度工程機械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但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及制約,印度的工程機械制造業當前的發展還較為薄弱。而我國工程機械產品良好的性能以及性價比,被做為他們最好的選擇,這對于我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無疑也是另外一個更好的市場。印度大興基建 22城欲建地鐵總耗資330億美元眾所周知,印度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在道路交通領域體現尤為明顯。印度全國的軌道交通總里程約為225公里,其中新德里以190公里占了大頭。而紐約的數據為1062公里。截至2013年5月,中國運營的軌道交通總里程則達2518公里。巴克萊銀行駐孟買的3名分析師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為滿足城市通勤需要,印度2031年前至少需要將其地鐵總里程擴大十倍,達到2500公里。印度拉爾森—托布羅公司鐵路部門負責人吉尤蒂說:“在印度的3個大城市——新德里、孟買和加爾各答,軌道交通系統是在城市早已擁堵不堪的時候才規劃的。二線城市已經吸取教訓,提前規劃。幸運的是,這些城市能找到融資辦法,而且有很強的項目管理能力了。我們已經落后了,軌道交通系統應該提前30年規劃。”印度的地方官員們提出了印度歷史上最宏大的城建計劃:22個城市計劃興建的地鐵項目總耗資2萬億盧比(約合330億美元)。新德里地鐵的成功,尤其是其財政收支的穩定,引發了印度的地鐵建設熱潮。加爾各答是印度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其首條地鐵開通于1984年,而且是在建設了30多年之后。印度南部城市中,還有兩個正在興建地鐵:一個是港口城市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目前是印度的汽車制造中心,有福特、現代的工廠;另一個是海德拉巴,微軟在當地有研發中心。兩地的地鐵計劃于2015~2017年間開通。巴克萊銀行的報告稱,其他已經開建地鐵的城市包括: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欽(Kochi)、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Pune)、北方邦首府勒克瑙(Lucknow)。而正處在地鐵規劃階段的則有西北部阿薩姆邦的最大城市古瓦哈提(Guwahati)、西部古吉拉特邦的最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其他已開建或規劃其首條地鐵的城市包括:維沙卡帕特南(Vishakapatnam,安得拉邦)、蘇拉特(Surat,古吉拉特邦)、博帕爾(Bhopal,中央邦)、那格浦爾(Nagpur,馬哈拉施特拉邦)、Raipur(恰蒂斯加爾邦)、印多爾(Indore,中央邦)、科澤科德(Kozhikode,喀拉拉邦)、巴特納( Patna,比哈爾邦)、古爾岡(Gurgaon,新德里衛星城市)、新孟買(Navi Mumbai,孟買新區)。與此同時,加爾各答、 班加羅爾和新德里都在擴大其軌交網絡。中國企業大展拳腳 誰將大發其財在印度地鐵訂單的爭奪戰中,中國南車、韓國現代鐵路技術系統公司、日本三菱、法國泰雷茲集團、德國西門子和印度貝姆勒公司已經各有所獲,拿到了從機車、車廂、通訊系統到電力系統的設備訂單。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協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基卜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公司在基礎設施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資金也較為充足,而印度基礎設施方面則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印中兩國在這一領域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他認為,在基礎設施領域,來印投資的中國公司多關注短期利益,投資完即想立即帶走所有收益。所以,未來中國公司可以嘗試拓展受益模式,可以通過長遠受益模式開拓印度市場。據了解,中國公司要想在印度施展拳腳也并非易事。最大的障礙首先就是所謂的“安全審查”。通常,對于來自中國、巴基斯坦等國的投資,印政府部門格外關注,設立了“安全審查”這道程序。中方投資印度往往會卡在這一關,尤其是電信、電力等領域審查尤為嚴格,這也導致盡管中印兩國貿易發展迅速,但投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