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消息,近日,中國鐵路部門稱將會在14個鐵路新開工項目上投入約3270億人民幣,而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月也同馬其頓簽署了6列動車組購銷合同,使得中國動車組首次出口歐洲。另外,巴西駐華大使也表達了與中國進行高鐵合作的意愿。對于中國鐵路項目以及高鐵的飛速發展,外媒也是紛紛予以了關注。鐵路項目成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據《愛爾蘭時報》8日消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花費巨大,而在鐵路方面支出則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去年,中國鐵路的總里程突破10萬公里,而其中的10%為高鐵。中國現在則計劃到2020年,將本國的鐵路網提升至12萬公里的總里程。《愛爾蘭時報》援引《中國證券報》在周二的稱,中國政府將會在14個鐵路新開工項目(總里程超過3700公里)上投入約3270億人民幣,以繼續推進對其運輸行業的改變。中國大部分的投資一直都是在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以便可以支持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有評論稱,鐵路建設一直是國民經濟“穩增長”的利器。通過加快鐵路建設,可以增加建材和機械施工設備的有效需求,這對于拉動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從長期效益上看,鐵路對地方經濟反哺作用更大,對于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將更加深遠。《德國之聲》也撰文表示,中國目前擁有超過11000公里的高速鐵軌,這反映出了中國政府渴望通過在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上的資源分配,來刺激其國內的經濟活動。中國高鐵從進口變出口在《德國之聲》的一篇題為《“中國制造”的高速列車駛向全球》的文章中提到,中國的高速列車制造商們正越來越多地將他們的產品出售到西方國家。有專家表示,在該領域已經成立的那些歐洲公司,迫切需要制定策略來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雖然在之前被稱為科技含量低、制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制造業中心,但中國現在正在不斷攀登技術的階梯,以成為一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國。十年前,當中國決定建造連接其廣闊地區的高速鐵路網時,這個國家并沒有能夠應對如此浩大工程的國內生產基地。因此,中國必須從諸如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等外國公司進口列車和相關設備。但隨后,中國的工程師卻成功建造出最高時速能夠達到350公里至400公里每小時的、屬于自己的列車。這也令原本希望從中獲利的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公司感到頭痛。而在今天,中國的鐵路公司已經掌握了建造列車的技術,他們現在正積極地搜尋海外市場來銷售他們的火車,因此就產生了在這一領域中與已存在公司間的競爭。例如,中國此前曾和諸如羅馬尼亞、匈牙利這樣的東歐國家就修建高速鐵路達成了協議。中國政府也在諸如亞洲和非洲等地區,繼續推銷著其高速鐵路基礎設施和技術。而在上個月,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最近與馬其頓國家鐵路公司簽署了6列動車組購銷的合同。有評論認為,相對于之前出口到歐洲市場的都是機車和輕軌車輛,此次是中國動車組整車產品首次進入歐洲市場,這也標志著中國最高端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贏得了歐洲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