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稱“中國已經成了工程機械垃圾場,呼吁立法禁止”的觀點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聲援,但消費者并不對他們的長篇大論買帳,“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要買二手機械產品,與人何干”。對消費者來說,二手進口機械在質量、性能上都比國產機械要好,價格又相當優惠,為什么要在國有產品上花冤枉錢呢?新貨真的不如舊貨好么?進口二手機械真的能被禁止么?這其中還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舊貨真比新貨好為何稱二手機械為垃圾?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感嘆,“二手工程機械禁而不止,中國成了工程機械垃圾場”。這種論斷似乎太過武斷,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對。盡管二手機械使用壽命有限,但稱其為“垃圾品”似乎欠妥。畢竟任何一個新產品都有“壽終正寢”的一天,無論是新機械還是二手械都有被當作廢品變賣的一天,稱其為垃圾品只能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傻子,對消費者來說,購買二手機械并不是什么值得關注的行為,相反既然他們會熱衷二手機械,足以說明二手機械仍具有被購買的理由。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二手工程機的買方市場仍規模可觀,以挖掘機為例,2011年國內市場機總銷量約17萬臺,其中進口二手機占到了14.25%。所以可以想像,如果稱二手產品為垃圾,這將是對一大片消費者的不公。另外據記者報道,在國內眾多的工地上,都遍布著不少印有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等LOGO的工程機械產品,它們中不少是從國外淘汰而來的二手設備,而用戶在體驗之后,覺得“價格合理,質量不錯”,這對國內機械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刺激。如果稱二手機械為垃圾,更是說明國內機械連垃圾都競爭不過,又如何堂而皇之打造制造強國呢? 二手機械很暢銷一味禁止效果適得其反 二手機械市場確實存在著很多弊端,但符合部分人的消費水平,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它將持續存在。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進口二手挖掘機占國內市場挖掘機總銷量超過80%;此后兩年,這一比例降到了50%左右;2006-2008年,則維持于30%左右的水平;到2009-2011年,這一數字已在20%以下。2011年14.25%的數字,是近9年中最低的。這些數字背后則是二手機械并沒有想像中那么受歡迎,可以說這個市場在持續的萎縮中,在市場的調節下,它也將逐漸走向有序發展。 針對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中國已經成了工程機械垃圾場,呼吁立法禁止”的觀點,筆者認為,一味的限制、禁止并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相反會給人一種國產品牌勢弱的感覺。市場自有其調節作用,而用戶也有自身的體驗感覺,如果進口的二手機械真的問題不斷,相信不用任何人呼吁吶喊,這一片市場也繁榮不起來。相反,國產品牌更應該增加自身產品的性能、技能、價格等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國有品牌的競爭對手不應該是進口二手機械,而是國外的機械大品牌,如果內銷都實現不了,想要走出去,又該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