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最新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2月份,我國進口品牌庫存系數為3.34,環比升高1.61。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進口車經銷商庫存連續8個月超出庫存標準系數1.5的警戒線,扭轉了此前自主品牌汽車經銷商庫存始終高于合資、進口品牌的局面。“根據國際同行業通行的慣例,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在0.8-1.2之間,反映庫存處在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反映庫存達到警戒水平,需要關注;而庫存系數一旦超過2.5,則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頻頻“超標”的庫存警戒線,迫使部分進口品牌在進口數量上做出調整,這也為2013年進口車市場回歸理性增長定下了基調。黑9月今年2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攀升到2.01,環比上升0.91。盡管如此,與2012年最高單月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相比,也從歷史最高點2.32同比下降了13.3%。2月份,這一指數整體下降的表面之下,是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之間的暗中轉換。去年1-8月,自主品牌汽車經銷商庫存綜合系數始終高于合資、進口品牌。尤其是去年5月,自主品牌汽車經銷商庫存綜合系數高達3.54,而當月進口品牌系數僅為1.34,這一形勢幾乎貫穿去年前八個月。但從去年9月開始,在“金九銀十”的作用下,自主品牌顯著消化了;而進口品牌壓力開始增大,8月庫存綜合系數首破警戒線,達到1.58, 9月庫存綜合系數激增到3,“力壓”合資、自主品牌。直至今年2月,進口車經銷商庫存連續8個月超出庫存標準系數1.5的警戒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幾年汽車市場中,進口車經銷商庫存連月超標的情況并不多見。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月抽樣調查的50個品牌經銷商中,庫存系數超過2.5的品牌有15家,而在15個品牌中,進口車經銷商占據6家,分別是英菲尼迪、謳歌、寶馬、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庫存系數2.07,自主品牌庫存系數為1.44,遠低于進口車庫存表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基礎統計數據顯示:高庫存品牌中,英菲尼迪單店月均銷量為15輛,庫存系數5.2,比1月下降1.5;第二位謳歌單店月均銷量為3輛,庫存系數4.8,環比上升了1.1;第三位寶馬單店月均銷量56輛,庫存系數4.17,環比上升3.04。排在稍后幾位的進口品牌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單店月均銷量分別為49輛、32輛和 25輛,庫存系數均超過2.5。回歸理性進口車庫存何以如此之高?羅磊對本報記者表示,造成進口車庫存飆升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進口汽車企業對中國市場期望值過高。而進口汽車企業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原因也顯而易見。“近兩年來,歐洲汽車市場急轉直下,主要影響一是裁員,二是轉嫁產能。而中國人口眾多、潛在購買力大的特征使得中國汽車市場成為跨國公司轉嫁產能的理想地之一。”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對本報記者表示。跨國企業對華出口擴大,直接影響到中國進口車經銷商的生存環境。一位熟悉進口品牌經銷商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假如企業預期目標增長幅度是20%,企業一般會按40%-60%的增長幅度加壓給經銷商。這樣一來,即使市場銷售情況不夠理想,企業也能確保完成預期目標。” 為了緩解庫存壓力,完成廠家制定的過高銷量目標,經銷商被迫大幅降價,回籠資金, 以降低資金成本和保持正常的現金流。但經銷商庫存壓力持續增加,對企業的進貨需求會出現消極情緒,汽車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的矛盾也會隨之加深。為避免高庫存持續累積導致惡性循環,一些汽車企業在進口車供應數量上也開始調低。2013年2月海關乘用車進口輛為5.23萬輛,同比減少54.2%;1-2月海關乘用車進口13.74輛,同比減少22.7%。“從北京地區進口車市場來看,目前區域內進口車經銷商基本處于盡全力消化庫存階段。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北京地區進口車經銷商單店平均有2-3個月的庫存需要消化。”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對本報記者表示。鑒于2012年下半年對2013年初造成的庫存壓力的累積,2013年進口車市場銷量也會受到影響。“與前兩年動輒30%-40%的增速相比,今年進口車市場將延續2012年末的理性增長態勢,預計全年進口車銷量增長應該在10%左右。”羅磊對今年的進口車市場給出了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