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德國工業4.0將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

   日期:2014-12-02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962    評論:0    
核心提示:“德國工業4.0戰略將催發中國加快推進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成為我國制造業的催化劑”。在全國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推進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做了“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題報告。 周濟就如何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等做了深刻的闡述。他說,德國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針對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正式提出&ldq
“德國工業4.0戰略將催發中國加快推進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成為我國制造業的催化劑”。在全國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推進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做了“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題報告。 周濟就如何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等做了深刻的闡述。他說,德國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針對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目的就是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工業4.0”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4.0”戰略將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改變創造新價值的過程,重組產業鏈分工。德國將成為現今工業生產技術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而當前我國工業經濟仍然處于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局面,在德國正在向工業4.0邁進的時候,作為新興工業國家的中國仍然還在進行工業2.0,這難免會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科技創新勢在必行 周濟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基礎科學領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特別是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能、清潔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這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面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德國發布'工業4.0’戰略,形成了整個國家產學研高度共識的發展藍圖。中國如果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也難以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周濟說,“同時,新一輪工業革命對中國既是極大的挑戰,也是極大的機遇。” 一方面,中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新一輪工業革命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中國的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比如德國已經實現了工業1.0、2.0、3.0,正在向工業4.0邁進。如果中國抓不住這次機會,就要在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就算實現了工業化,還會被遠遠甩在后頭。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著極大的機遇。中國要后來居上,實現跨越發展,發展方式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就是工業2.0、3.0、4.0同步發展。更為寬廣的技術選擇,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得我國工業化進程在時間上被大大壓縮。 當前,中國和發達國家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的機會是均等的,這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可能,使我們可以通過掌握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發達國家后面一步一步地順序發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創新和“并聯式”發展,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追趕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這將大大加快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當今中國必須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扎實推進,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自己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周濟指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總體還不強,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在國際分工中尚處于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制造―加工―組裝”環節,在附加值較高的研發、設計、工程承包、營銷、售后服務等環節缺乏競爭力。 周濟用登山理論形象地把自主創新比做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科技領域就是一個無形的競技場,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是市場換不來的。”周濟說,“如果這些技術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就會受制于人,喪失發展的主動權。我們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我們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看到差距,找準問題,對于看準的問題超前規劃布局,將成熟的思路及時轉化為政策舉措,切實加大投入,搶占先機,瞄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占領制高點。” 創新就是創造新事物,就是說技術發明一定要被市場化,并且取得成功,才能叫做科技創新。創新可簡明定義為新產品、新工藝中首次成功應用,也就是說實現工程化產業化。 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是科技創新的主要部分,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化,才能真正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沒有工程化產業化這個橋梁和樞紐,科技創新成果就沒有生根發芽的土壤,經濟轉型發展也就失去了支撐和保障。 中國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既要依靠科技創新,使創新成果大量涌現;也要抓住工程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這個關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真正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實現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