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工程機械出口同比下降,預計全年難以達到2012年水平。同時,工程機械三巨頭公布的三季度業績也呈現下行趨勢。 雖然整個行業仍未走出低迷,但中國工程機械仍然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找到了新的希望。 難逃全球性低迷 10月30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同時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兩巨頭三季度業績同比、環比均出現大幅下降。加上前一天已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的徐工,工程機械三巨頭三季度業績報告均未有好轉跡象。 中聯重科業績報告顯示,因銷售規模縮小,中聯重科前三季度營收288.97億元,實現凈利潤37.95億元,同比下降45.48%;三一重工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三一重工前三季度營收299.01億元,實現凈利潤29.78億元,同比下降49.3%。徐工機械第三季度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降45.51%,環比下降48.24%。 在出口方面,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工程機械行業總出口額約112億美元,達到2012年總出口規模180億美元的希望基本落空。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內部分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仍呈現負增長態勢。”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信息部主任呂瑩表示。 “工程機械行業受宏觀經濟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影響非常直接,去年以來經濟的下降趨勢不僅影響了中國出口企業,也影響到世界工程機械巨頭。”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工程農業機械分會副秘書長冀耀軍向國際商報記者介紹說,包括日本小松、日立,美國卡特彼勒在內的行業領軍者的經營情況同樣不甚理想。 多區域逆勢增長 包括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和廣西柳工在內的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正轉向新興市場以尋求增長。 廣西柳工機械公司稱,目前在泰國出售的每3臺裝載機中,就有1臺是它生產的。此外,柳工也增加了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及土耳其的行銷推廣,這使海外銷量在其總銷量中所占的比重從2010年時的不到9%升至30%。“中東、東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是中國工程機械新的增長市場。”冀耀軍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根據海關數據,從區域上看,今年1~9月工程機械出口增長最活躍的是中東地區,出口逆勢同比增長19.33%。其中對沙特阿拉伯出口達4.9億美元,同比增長34.57%,位居全部主要出口目的地第3位(前兩位分別是美國和俄羅斯);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同比增長15%左右。“對東南亞國家出口之所以保持逆勢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區位上距我國較近;二是當地重工業基礎薄弱;三是當地華人華商眾多,合作基礎好。”冀耀軍分析說。 冀耀軍說:“對中亞國家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近期對哈薩克斯坦鐵路方面的投資,同比增長了27.27%。” 深耕核心科技 冀耀軍指出,在開拓新興市場的同時,仍然不能忽視中國工程機械核心競爭力方面的短板。“不掌握核心技術是我國工程機械國際競爭硬實力不強的根本原因。發動機、液壓件等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他認為,中國距離工程機械強國還有一段路要走,美國八成以上產品外銷,而我國平均不足兩成,部分企業剛剛達到三成。 我國行業領軍企業已經看到這方面的差距,在核心科技研發方面加大了投入。2013年10月11日,徐工集團歐洲有限公司在德國北威州克雷費爾德市的歐洲研發中心正式運營,該項目投資5000萬美元。“我們希望通過和歐洲伙伴的協作,實現戰略和管理創新、產品和技術創新,從而為全球提供物超所值的高品質徐工產品。”徐工集團副總經理李鎖云表示,該研發中心將重點攻克液壓閥、泵、馬達和控制系統等核心元件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