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鋼結構產業擁有從研發、設計到制造、安裝的完整產業鏈,有資質的施工企業超過3000家,但是,我國的鋼結構建筑占比不足5%,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用鋼量已占到鋼產量的30%以上,鋼結構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40%以上,而在中國,目前年產鋼雖然已突破7億噸,但鋼 結構用鋼不到6%,由此可見,我國鋼結構建筑還有很大上升空間。院士們認為,通過大力推廣、發展鋼結構建筑,既可化解歐標S275JR角鋼產業過剩產能,也可推進建筑工業 化,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由于鋼結構擁有綠色、環保可循環利用、抗震性能好、重量輕、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化程度高等優點,大量采用鋼結構是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指出,鋼結構建筑八成部件均可在工廠加工,同時易拆除,部分產品和材料可重復、循環利用。相比傳統混凝土建筑,其自重減輕40%,施工效 率提高4倍,建設周期縮短1/3,碳排放量減少35%,得房率增加5%以上,在發達國家較普及。
在民用建筑上,發展鋼結構就是發展裝配式建筑,開發商通過系統集成,就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這樣的產業分工一旦形成,“去歐標S275JR角鋼現貨”和發展新材料產業也就水到渠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標S275JR角鋼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我國境內的鐵礦資源較為貧乏。過去10年,我國歐標S275JR角鋼業由于超常發展,導致我國今后歐標S275JR角鋼原材料供給依賴海外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所以,建立穩定的鐵礦資源供給戰略,既要開源,又要節流。
“開源主要集中在上游供應商,而節流工作就是下游生產商的功課。”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分會副會長張在勇介紹,作為鋼結構的最新應用成果,波腹板鋼構件已被列為國家現階段的新型建材,其在大型橋梁、機場航站樓、地鐵隧道等工程中普遍應用,證明這種產品除了美觀、重量輕、跨度大外,還集“綠色、節能、創新”為一體,經過專家的測算,該產品的用鋼量,比傳統H型鋼節約30%—60%。
波腹板鋼結構的節材效果沒有疑義,現在欠缺的是國家推動。不管是平板H型鋼結構還是波腹板鋼結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至今未能得到快速發展,一個重要的瓶頸就是在產業鏈匹配上缺乏國家標準。
對于政策、產業及市場的配套,鋼結構未來產量有望達到5000萬噸—6500萬噸;鋼結構房屋建筑占全國房屋建筑總量約15%—20%左 右。對于這一市場需求,華興也和其他同行一樣,希望政府推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擴大市場份額,在社會影響力以及客戶接受度等方面 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再轉入居住類的建筑上。